记录一些比较基础、比较偏理论的散列表知识,包括散列表的由来、散列函数、散列冲突的解决方法。
散列冲突
散列表来源于数组,它借助散列函数对数组这种数据结构进行扩展,利用的是数组支持按照下标随机访问元素的特性。散列表两个核心问题是散列函数设计和散列冲突解决。散列冲突有两种常用的解决方法,开放寻址法和链表法。散列函数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散列冲突的概率,也就决定散列表的性能。
开放寻址法(Open Addressing)
ThreadLocal中ThreadLocalMap解决哈希冲突使用的方式
线性探测(Linear Probing)
往散列表中插入数据时,如果某个数据经过散列函数散列之后,存储位置已经被占用了,从当前位置开始,依次往后查找,看是否有空闲位置,直到找到为止。
删除问题
散列表跟数组一样,不仅支持插入、查找操作,还支持删除操作。对于使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的散列表,删除操作稍微有些特别。不能单纯地把要删除的元素设置为空。
在查找的时候,一旦通过线性探测方法,找到一个空闲位置,就可以认定散列表中不存在这个数据。但是,如果这个空闲位置是后来删除的,就会导致原来的查找算法失效。本来存在的数据,会被认定为不存在。
可以将删除的元素,特殊标记为deleted。当线性探测查找的时候,遇到标记为deleted的空间,并不是停下来,而是继续往下探测。
数据量问题
线性探测法其实存在很大问题。当散列表中插入的数据越来越多时,散列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,空闲位置会越来越少,线性探测的时间就会越来越久。极端情况下,可能需要探测整个散列表,所以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(n)。同理,在删除和查找时,也有可能会线性探测整张散列表,才能找到要查找或者删除的数据。
二次探测(Quadratic probing)
所谓二次探测,跟线性探测很像,线性探测每次探测的步长是1,那它探测的下标序列就是hash(key)+0,hash(key)+1,hash(key)+2……
而二次探测探测的步长就变 成了原来的“二次方”,也就是说,探测的下标序列就是hash(key)+0,hash(key)+1^2,hash(key)+2^2……
双重散列(Double hashing)
不仅要使用一个散列函数。使用一组散列函数hash1(key),hash2(key),hash3(key)……
先用第一个散列函数,如果计算得到的存储位置已经被占用,再用第二个散列函数,依次类推,直到找到空闲的存储位置。
装载因子(Load Factor)
不管采用哪种探测方法,当散列表中空闲位置不多的时候,散列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。为了尽可能保证散列表的操作效率,一般情况下,会尽可能保证 散列表中有一定比例的空闲槽位。用装载因子(load factor)来表示空位的多少。
装载因子的计算公式是:
散列表的装载因子=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/散列表的长度
装载因子越大,说明空闲位置越少,冲突越多,散列表的性能会下降。
拉链法
HashMap中采用了该方法解决Hash冲突,(还使用了单链表与红黑树的转换等)
在散列表中,每个“桶(bucket)”或者“槽(slot)”会对应一条 链表,所有散列值相同的元素都放到相同槽位对应的链表中。
时间复杂度
当插入的时候,只需要通过散列函数计算出对应的散列槽位,将其插入到对应链表中即可,所以插入的时间复杂度是O(1)。
当查找、删除一个元素时,同样通过散列函数计算出对应的槽,然后遍历链表查找或者删除。
实际上查找或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,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复杂度跟链表的长度k成正比,也就是O(k)。对于散列比较均匀的散列函数来说,理论上讲,k=n/m,其中n表示散列中数据的个数,m表示散列表中“槽”的个数。
优劣势比较
开放寻址法
优点
开放寻址法不像链表法,需要拉很多链表。散列表中的数据都存储在数组中,可以有效地利用CPU缓存加快查询速度。而且,这种方法实现的散列表,序列化起来比较简单。链表法包含指针,序列化起来就没那么容易。
缺点
用开放寻址法解决冲突的散列表,删除数据的时候比较麻烦,需要特殊标记已经删除掉的数据。而且,在开放寻址法中,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一个数组中,比起链表法来说,冲突的代价更高。所以,使用开放寻址法解决冲突的散列表,装载因子的上限不能太大。这也导致这种方法比链表法更浪费内存空间。
总结
当数据量比较小、装载因子小的时候,适合采用开放寻址法。
链表法
链表法比起开放寻址法,对大装载因子的容忍度更高。
开放寻址法只能适用装载因子小于1的情况。接近1时,就可能会有大量的散列冲突,导致大量的探测、再散列等,性能会下降很多。
但是对于链表法来说,只要散列函数的值随机均匀,即便装载因子变成10,也就是链表的长度变长了而已,虽然查找效率有所下降, 但是比起顺序查找还是快很多。
实际上,对链表法稍加改造,可以实现一个更加高效的散列表。那就是将链表法中的链表改造为其他高效的动态数据结构,比如跳表、红黑树。即便出现散列冲突,极端情况下,所有的数据都散列到同一个桶内,那最终退化成的散列表的查找时间也只不过是O(logn)。这样也就有效避免了散列碰撞攻击。